做女人难,做有娃的女人更难,十月怀胎的艰辛,不管是剖还是顺,在生产过程中,很多妈妈的盆底都会,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,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:产后盆底的那些事!
盆底难以承受的重
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盆底肌在人体中的作用。盆底肌也就是盆底肌肉,它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。这一肌肉群像“吊网”一样,牢牢的“吊”着膀胱、尿道、子宫、阴道、直肠等脏器,使脏器维持着正常位置。
怀孕期间:
妊娠期子宫逐渐增大,腰部向前突出,腹部向前向下膨胀,重力轴线移向前下方,子宫重量日益增加,使体内负责支撑的肌肉、韧带等盆底组织承受着巨大的负重,盆底韧带、肌肉因为被牵拉得太久而逐渐变得松弛。
分娩过程中:
如果分娩时因为胎头太大、产妇乏力等原因导致第二产程耗时太久,产妇的盆底韧带及肌肉就会过度扩张,再加上分娩中体力消耗过大、产后气血虚弱等原因,都容易使盆底肌变松弛。
剖宫产盆底会不会受伤?
有不少产后妈妈认为阴道松弛,是因为胎儿通过阴道把阴道撑大了,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。剖宫产并不能避免在妊娠期盆底肌的松弛性改变!随着妊娠时间的推移,胎盘分泌松弛素,使骨盆韧带及椎骨间关节韧带松弛。同时子宫重量的日渐增加,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都指向盆底肌肉,会导致盆底肌持续受压而逐渐松弛,因此即使剖宫产,也可能会发生产后盆底肌松弛。
产后42天:健康“排雷”不可忽视
很多产后妈妈都知道产后42天要回医院检查,但需要检查哪些内容呢?很多新手妈妈都不清楚。检查项目中有一个项目是包括盆底筛查,而且筛查和治疗时机也很重要喔。
筛查完后很多人就会问了:真的需要做这个治疗吗?可以晚点再做吗?
1、产后42天后至产后6个月内,是盆底康复治疗的好时机。之所以要重视,是因为产后6个月内产妇体内激素水平将发生改变,体内激素在产后半年仍处于高水平,盆底在经过孕期及分娩过程的创伤后,产后半年相当于处于“急性创伤期”,在这半年内实行盆底康复的“关键期”。
2、理想期:产后6个月~1年内。
3、有效期:产后1年半~产后3年。
产后要及时“抚平”盆底的“伤”,早干预是不会错的。但产后如果错过了康复时机,或者过了产后3年,也不要灰心,根据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,不会没有用,或许只是疗程会长些。具体情况因人而异。
get到这些症状就“松”啦!
大笑、咳嗽、打喷嚏、爬楼梯、拎重物、运动、走路等日常活动时尿液不自主流出。
尿频、尿急、憋不住尿。
以粪便量及排便次数减少、排便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便秘。
偶尔或时常粪便不自主排出。
下体坠胀感或有异物感;走路、跑步、做家务等时自觉下体有东西脱出。
产后漏尿、阴道松弛、阴道壁膨出、子宫脱垂。
性生活漏气、性生活无快感、性高潮缺失、性唤起障碍、阴道干涩、反复性阴道炎等
如果产后没有及时做系统化的盆底检查,一旦出现以上任何一条情况,要赶紧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做检测和治疗。如果受到损伤的盆底肌肉没有及时得以恢复,随着年龄增大,激素水平下降,肌肉变松弛,盆底受损情况会越来越严重,所以早干预才是明智选择!
盆底康复治疗的这些办法
首先要到正规医院或机构去进行盆底筛查,得出结果后医生会根据个人的盆底肌情况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,如电刺激、磁刺激、生物反馈、手法治疗、盆底肌肉训练,同时也可以动用辅助工具(阴道哑铃、盆底肌修复仪)等,盆底康复治疗的关键在于坚持。
重点还是需早筛查、早干预,不然到了围绝经期将会是尿失禁高发期,到那时再进行康复治疗就有可能需要手术的介入,比较麻烦。明智的辣妈们可不会“拖泥又带水”哟!
健康提示: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做诊断、用药和使用的根据,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、治疗及建议,如有身体不适, 请及时就医。
上一篇:
毕节市七星关那家医院做流产手术好
下一篇:
毕节七星关区那家妇科医院治疗痛经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