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娩,带给妈妈的不只是新生的喜悦,还有难言的苦恼。比如漏尿、盆腔脏器脱垂、阴道松弛或痉挛,而究其根源,就是盆底肌损伤后未及时修复。那么问题来了:盆底肌是什么?为什么分娩时容易损伤盆底组织?怎样才能预防?分娩后又该如何进行盆底肌康复?
盆底肌是什么?
盆底肌,即盆底肌肉,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,它就像一张“吊网”,将耻骨、尾椎等连接在一起。它围绕在尿道、阴道和直肠开口的周围,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,将尿道、膀胱、阴道、子宫、直肠等脏器紧紧吊住,从而维持其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。
因此,盆底肌肉与同房、排尿、排便功能等都有密切联系。强健盆底肌群能够增强控尿控便的能力、提升快感、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。
盆底承载着人体几乎70%的重量,盆底肌“托”的作用就非常关键。一旦盆底肌肉受损,托不住盆腔器官,就会出现盆腔器官脱垂。而支撑盆底最主要的就是盆底肌。
为什么分娩容易使盆底组织受损?
怀孕期间,随着胎儿的发育,子宫不断增大,对孕妈体内的组织和器官会有一定的压迫,对于整个内核心肌群都会有改变及损伤,尤其对盆底肌的损伤最大。
在分娩过程中,胎儿通过产道时,会使产妇盆底韧带和肌肉产生过度伸张,特别是初产妇及手术助产如臀牵引术、产钳助产等,甚至会直接损伤盆底软组织,加上产后体力减弱等,盆底组织不容易恢复到以前的状态,盆底组织变得松弛,导致尿道上段失去紧张度而变为漏斗形,尿道相对变得短而宽,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,就导致一些产妇发生产后尿失禁。
有的产妇可能在分娩后没有明显表现,或者问题不太严重,但随着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,盆底的问题会逐渐显现和恶化,出现严重尿失禁甚至盆腔脏器脱垂。如果女性产后能尽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,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。
分娩后多久可以做产后(盆底)康复?
1、黄金期:产后42天至6个月内,属于产后恢复的黄金期。
此时,产后的身体最为脆弱,各项身体指标均处于严重失衡状态,需要特别注意休息、饮食和运动,帮助身体恢复孕前的状态。
2、理想期:产后6个月至一年半以内,属于产后女性的理想恢复期。经过黄金期的恢复,身体状态已经基本稳定,处于恢复肌体损伤的最佳时机。
3、有效期:产后一年半至三年内,属于产后女性的恢复末期。在这个阶段,应进行综合调理,使身体机能达成最佳平衡,平稳过度到正常生活阶段。
上一篇:
毕节哪家医院可以治疗卵巢囊肿
下一篇:
毕节做妇科检查去哪个医院好